當疫情影響著本地經濟,香港商家應著眼更廣大的市場,特別是經營電商的你,更要埋手於跨境電商的發展。隨著全球互聯網滲透率提升和移動支付的普及,跨境電商的增長趨勢越來越明顯,更多商家都看好東南亞市場的發展潛力。
Google 與 Temasek、Bain Company 聯合發佈了 2019 年《東南亞數字經濟報告》,評估了東南亞地區六個最大市場在互聯網方面的經濟規模,包括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這份報告自 2016 年首次發佈以來,一直都被視為是洞察東南亞整體經濟走勢的重要研究報告。現時東南亞互聯網經濟規模已突破千億美元,並預計將在 2025 年達到 3,000 億美元。
各位香港的商家,你又要如何把握 5 大跨境電商趨勢呢?
趨勢 1:使用行動網絡人數大幅增長
東南亞已成為全球行動網路增長龍頭,目前已有超過 3.6 億網絡使用者,以該地區 6.5 億人口來看,其行動網絡覆蓋率已有 55%,其中近 9 成人透過手機上網。隨著網絡穩定和普及性,東南亞網絡使用者平均每天花 4 小時在手機上網,是全球網絡用戶平均時數的 2 倍,特別是 00 後的使用者,他們十分依賴使用手機訊息溝通和進行購物。
趨勢 2:電子商務和網約車方面增速強勁
以互聯網經濟增速而言,印度和越南分別以每年逾 40% 的增長速度跑贏其他地區。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則以每年 20% 至 30% 的增速穩步增長。由於消費者行為的根本性改變和對產品的快速接受能力,東南亞地區的電子商務和網約車 (預約點對點的交通接載服務) 表現最為突出,其中叫車平台 Grab 在東南亞市場的受歡迎程度就連Uber都比不上。
趨勢 3:電子支付用戶持續增長
東南亞各國政府正努力創造無現金經濟。 其中越南和泰國在電子支付方面領先於東南亞其他國家。以泰國為例,在 6,900 萬人口當中,Line Pay 就有超過 4,500 萬名用戶,擁有三分之二的市場佔有率。
趨勢 4:熱衷於社交媒體平台
根據 We Are Social 的數據統計,東南亞用戶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在全球名列前茅,是 Facebook 和 Instagram 的重度使用者。東南亞用戶喜歡透過社交媒體平台直接銷售,由於社交媒體本身缺乏交易功能,商家通常會透過私訊方式和客戶洽談訂單細節。這也反映了東南亞消費者的特性,例如喜歡聊天、懶得自行研究產品訊息、喜歡殺價等。
此外,直播買賣也相當普遍,東南亞最大的直播平台有 Bigo Live,甚至很多網絡平台也開發內建的直播功能,找來不少 KOL 來開箱體驗商品、直播買賣、標價拍賣也非常盛行。
趨勢 5:全球經濟下行 區域資金仍然保持強勁
在日益升溫的中美貿易戰下,全球經濟形勢下行,不過投資者仍然對東南亞市場保持樂觀態度。過往 4 年,超過 370 億美元資本湧入東南亞地區的互聯網經濟領域,其中有三分之二的資金投向電子商務與網約車領域,其中 Shopee (蝦皮購物) 成立於 2015 年,為賣家提供自建的跨境物流服務、多語種客服和支付保障等解決方案,打造一站式社交購物平台。而今年 Shopee 也正式落戶香港,為香港商家帶來絕佳的海外拓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