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奢侈品消費大升!為什麼名牌毋懼疫情的4個原因

疫情下,奢侈品消費大升! 為什麼名牌毋懼疫情的4個原因
讚好及分享:

立即成為會員
接收最新資訊、活動及優惠!

疫情中,零售業可謂傷亡慘重,而奢侈品亦理應大受打擊,一來消費者減少逛街,令一直以專門店吸引客戶的名店變得冷清清;二來人們的見面次面大減,少了理由置裝、使用化妝品、買名牌包包。

 

國際名牌的確在早兩年跌入低谷,但在 2021 年卻能夠大反彈,好像法國奢侈品集團 LVMH 的全年銷售創下歷史新高,營業額達到 642 億歐元 (約 5,577 億港元),不單按年勁升 44%,更重要是較疫情前 (2019年) 亦上升 20%,而且純利大升 1.56 倍!此外,另一奢侈品巨擘普拉達 (Prada) 同樣大幅反彈,收入亦超越疫情前的水平,較 2019 年高出 8%。

疫情下,奢侈品消費大升! 為什麼名牌毋懼疫情的4個原因

更奇特的是,疫情之下各大奢侈品牌仍繼續加價,Chanel、Cartier、Dior、Gucci 等品牌至少加價 3 次,但消費者依然樂此不疲,繼續搶購,令產品供不應求。

 

到底這些奢侈品名牌做了甚麼,在旅遊業崩潰、零售業冷清的壞時候,能夠做到驚天逆轉呢?以下是 4 個主要原因:

 

1. 受惠中國市場

疫情確實令飛機停飛,旅客無法出國消費,根據中國要客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1中國奢侈品報告》,由於中國遊客在境外消費急跌,令全球奢侈品市場在 2020 年被重創,消費額下降了 19%。

LVMH 中國市場

然而,中國消費者無法出國,變成留在國內消費,加上奢侈品牌加強與中國電商合作 (例如天貓奢品),國際顧問公司 Bain & Co 的《2021 年中國奢侈品市場報告》指,國內市場佔中國奢侈品消費者的比例急升到 70% 至 75%,當中皮具包包、珠寶、衣服、鞋履等都急速增長。報告亦指出,即使未來旅遊業回復正常,中國亦可能於 2025 年成為全球最大奢侈品市場。

天貓奢品

2. 轉移娛樂方式+報復式消費

當大家無法去旅行,就要轉為其他娛樂,受惠者就成了名牌。市場研究公司 Nielsen 發現,人們將以往用作旅行的金錢,變成購買奢侈品,以提升生活素質,補償不能享受旅行假期的損失。

 

另一方面,疫情壓抑了人們的購物欲,到了歐美等地疫情開始好轉,這股驚人的購買力便順勢爆發出來,人們開始報復式消費。因此奢侈品牌除了得益於中國市場外,歐美等地的銷情亦出現谷底反彈,相信會進一步帶動奢侈品消費。

報復式消費

3. 二手市場興起

或者你會認為:更便宜的二手名牌包包,應該會影響一手包包的銷售吧?其實二手市場為品牌擴大了客戶群,並接觸更多潛在消費者。想像一下,當你購買了一個二手包包、而且感覺良好,你下一個目標很可能就是買一個全新包包!

 

另一方面,若你知道你能隨時經二手市場出售名牌包包、並取回現金,你也會更願意去購買價錢很貴的新包包吧?這就是流通性帶來的好處。

Vestiaire Collective

國際顧問公司 Bain & Co 估計全球二手奢侈品市場的規模將持續增長,不單會吸引入門級及經典款式的年輕消費者,也有去尋找稀有或限量版產品的收藏家,加上更多品牌進入二手市場、甚至建立專屬的二手平台,去推動及延長整個產品生命週期。

4. 年輕消費者進入市場

大家可能以為奢侈品的主要客戶應該是年紀較大、財力較強的消費者,但根據 Bain & Co 的數據顯示,只有 7% 的中國消費者是 1980 年以前出生,而 80 後消費者佔了 43%,90 及 00 後消費者更高達 51%!這班年輕消費者成為了奢侈品牌發展的最大動力。

年輕消費者進入市場

不過,新世代消費者對於品牌有著不一樣的要求,他們重視品牌的理念,例如有否推動可持續概念、對社會的貢獻、反對動物性實驗等,因此各大奢侈品牌亦加入相應的策略。

 

例如在 2020 年疫情爆發時,Gucci 投入生產口罩,並捐贈了 110 萬個外科口罩及 5 萬多套防護衣服。而 Kering 開雲集團亦投資了 COCOON 平台的「手袋永續租用計畫」,讓大眾可以月費訂閱以租用包包,代替直接購買,不但讓年輕消費者可藉較少金錢去「投資」包包,亦可以減少購物及製造垃圾,這樣既提升了品牌的可持續性,也能接觸更多新客人。

COCOON Club

疫情下,奢侈品消費大升!為什麼名牌毋懼疫情的4個原因

撰文:Ray

圖像設計:Hillie

讚好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