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效益角度來看「社會創新」首先當然要提供解決問題的產品或方法;從「人情味」來說,大家更應關注社會創新的過程和對不同持份者所產生之價值。今回為大家帶來了數個不同的本地社會創新及社會中小企業項目,從中可見社會創新是你我她他都可共同參與及發展的事情。
上回提到,設計思維其實是第一步去開拓新主意的關鍵,而你又能否發現自己身處的社區其實埋藏著不少人努力創新?通常大眾對於創新二字免不了覺得有種距離感,立即會聯想到科學發明些遙不可及的項目,但社會創新卻相反地充滿人情味。
社會創新的定義仍然在被討論當中,而史丹福大學則把它定義為「較新穎、比現行方式更有效和具可持續性,並以社會整體而非個體為對象的一個解決社會問題方法」,閱讀起來可能有點空泛,但實際操作是怎樣呢?

DID YOU KNOW
社會創新的定義:「較新穎、比現行方式更有效和具可持續性,並以社會整體而非個體為對象的一個解決社會問題方法」
— 史丹福大學
社會創新不是一味標新立異,而是要回到根本的生活脈絡,以上回設計思維提到的同理心出發,站在用家的角度看事情。
創新社會企業「街坊帶路」自成立以來本著「街坊為本」的理念改變社區,創辦人譚健樂 (Luke) 表示其機構關鍵人物是除了延續及鞏固社區現有的特色及資源,建立社會可持續發展以外,還會透過社區導賞去發掘新的面貌、了解新的故事、促進新的反思。

我當時察覺到自己參與的社區義工服務很多只是一次性的,雖然那些活動是十分重要,但同時令我產生了建構社會互助的渴求。
–「街坊帶路」創辦人譚健樂
至於為甚麼眾多機構要實踐或是鼓勵別人社會創新?因其實我們每一位都是「街坊」,每一位都有自己專屬的社區,因此社區每個發展都和我們息息相關,在這個千變萬化的時勢,需要不同形式的活動才能讓社區持續地發展。一個社區如何能夠持續發展涉及許多因素,例如要兼顧社會和諧 (Social cohesion)、社區共融 (Social inclusion)、資源分配等,要成就這個複雜的概念,就需要社創去填補舊有系統的空隙。
義大利社企 PEDIUS 專門針對聽障人士的需要開發手機應用程式,透過語音識別和語音合成技術,讓用家無需在第三方的協助下也可以透過文字與對方進行語音通話。「大眾聽到創新二字容易先抗拒,需要以教學或其他形式令他們接受。」其港澳台總監 Fiona Wat 從事社創超過十年,她提到,要進行 Social Innovation 除了能夠洞悉社會問題以外,需要了解自己在眾多範疇之中對哪一個最有熱誠,畢竟在社創過程中會有許多高低跌宕,那股熱誠和恆心將會是你過關斬將的動力,甚至是成功的關鍵。

熱誠和恆心將會是你過關斬將的動力,甚至是成功的關鍵。
– 社企 PEDIUS 港澳台總監 Fiona Wat
近年來香港有不少機構鼓勵大家參與及理解社區創新,例如去年的教育座談會中,中西區民政事務處聯同區內多位熱心人士,推出 Playful District 系列活動,以中西區為例子帶動社區學習。而社企商務中心亦會定時「社創。社區 4.0」比賽,鼓勵青少年深入認識社區,用創新方案解決社會問題。

Written By MICHELLE YIK, Edited By SAMSON TONG #可持續企業系列 #3分鐘閲讀
#SocialInnovation #CSR #社會創新 #社會企業責任
【關於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ECHO ASIA 一直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及企業社會責任,以多角度創新思維及數碼市場策略,為客人提供適切方案。我們透過環環緊扣的市場營銷策略,從社交媒體,digital marketing、品牌效應、企業社會責任等方面,協助企業著手推動和發展低碳及可持續發展的文化理念。2020 年榮獲國際獎項 Red Dot Award – Brand & Communications Design 2020。
【關於 ECHOASIA 可持續企業系列】
我們致力推動和發展香港及亞太地區的低碳及可持續企業發展活動,透過一連串的 「3分鐘閲讀」為大家深入淺出剖析及探討可持續企業發展概況及模式。
立即關注我們,以獲取更多相關資訊:
Facebook: ECHO ASIA
LinkedIn: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