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立即成為會員
接收最新資訊、活動及優惠!
【扣稅全攻略】報稅是每一個打工仔都需要面對的問題。每年5月第1個工作天,香港稅務局 (IRD) 會向大部分香港人發出「個別人士報稅表(BIR60)」,莫講是第一次收到「綠色信封」,就算是每年報稅的納稅人,都未必完全清楚整個報稅流程,本文會同大家分享2022年度《報薪俸稅》流程、《免稅額》和《個人報稅》常見問題,讓大家了解更多,為自已預早做好稅務規劃!
你有問題想向毅思會計發問?
2021/22 《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稅務寬減重點:
財政司司長建議一次性寬減2021/22課税年度百分之百的利得税、薪俸税及個人入息課税,每宗個案以10,000元為上限。這項寬減建議須經修訂《税務條例》才可實施。
薪俸税的寬減上限以每個個人計算;如果已婚人士與配偶是合併評税,寬減上限是二人合共10,000元。至於個人入息課税,未婚人士的寬減上限以每個個人計算。已婚人士選擇與配偶分開以個人入息課税方式評税,寬減上限亦以每個個人計算;若納税人與配偶共同選擇個人入息課税,寬減上限是二人合共10,000元。
今次的寬減並不適用於物業税,但賺取租金收入的個別人士,如符合資格,或可通過選擇個人入息課税而獲得寬減。
納税人如果須同時繳納薪俸税和利得税,他/她的薪俸税和利得税税款都可獲得寬減。納税人如果有營業利潤或租金收入,並選擇以個人入息課税方式評税,寬減額須按個人入息課税的税款計算,這或會與不選擇個人入息課税所得的不同,最終寬減額須按每一個案的實際情況才能確定。
納税人如符合資格並打算申請個人入息課税,可填妥2021/22課税年度個別人士報税表(BIR60)的第7部。只有薪俸入息而沒有營業利潤和租金收入的人士,無須選擇個人入息課税。
這項寬減會減低納税人在2021/22課税年度的應繳税款。納税人只須如常填報2021/22課税年度利得税和個別人士報税表,待有關法例通過後,税務局便會在評税時作出寬減。至於在法例通過前已發出的2021/22課税年度税單,税務局會在法例通過後安排重新評税,納税人無須提出申請或向税務局查詢。
建議的寬減只適用於2021/22課税年度最後評税,並不適用於該年度的暫繳税,納税人仍須依時繳付該暫繳税。已繳交的暫繳税會用以支付2021/22課税年度最後評税的應繳税款及2022/23課税年度的暫繳税税款。如尚有餘額,才作退還。
幾時會收到報稅表 (2021/22)?
一般而言,稅務局會於每年5月起發出個人報稅表,納稅人須於報稅表發出日期起的1個月內,即6月前填妥及交回報稅表,遞交報稅表大約3個月內會收到繳稅通知書,當中會列明繳稅期限,一般已言會分兩期繳稅。
薪俸稅是如何計算?
在講解個人有什麼《免稅額》、《可扣支出》項目前,大家先了解個薪俸稅是如何計算。
應課稅入息實額 = 「入息總額 – 扣除總額 – 免稅額總額」
薪俸稅 = 「應課稅入息實額 x 稅率 」
應繳稅款是以你的應課稅入息實額按累進稅率計算;或以入息淨額(未有扣除免稅額)按標準稅率計算,兩者取較低的稅款額徵收。

免稅額 2021/22
基本上,在每個課稅年度,每人都可享有基本免稅額 ($132,000)。其他免稅額有:已婚人士免稅額、子女免稅額、供養兄弟姊妹免稅額、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單親免稅額、傷殘受養人免稅額、傷殘人士免稅額 ,以下是《免稅額》列表和詳細可扣稅說明:
免稅額項目 | 港元 |
---|---|
基本免稅額 | 132,000 |
已婚人士免稅額 | 264,000 |
子女免稅額 | |
– 第1名至第9名子女(每名) | 120,000 |
– 在每名子女出生的課稅年度,子女免稅額可獲額外增加 | 120,000 |
供養兄弟姊妹免稅額 | 37,500 |
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 (每名) | |
– 如年齡為55歲或以上但未滿60歲 | 25,000 |
– 如年齡為60歲或以上 | 50,000 |
– 未滿60歲但有資格根據政府傷殘津貼計劃申索津貼 | 50,000 |
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額外免稅額 (每名) | |
– 如年齡為55歲或以上但未滿60歲 | 25,000 |
– 如年齡為60歲或以上 | 50,000 |
– 未滿60歲但有資格根據政府傷殘津貼計劃申索津貼 | 50,000 |
單親免稅額 | 132,000 |
傷殘受養人免稅額 | 75,000 |
傷殘人士免稅額 | 75,000 |
基本免稅額
你無須提出申索亦可享有基本免稅額。假如你在有關年度已婚並已獲給予已婚人士免稅額則不能同時享有基本免稅額。
已婚人士免稅額
如你在某課稅年度內的任何時間屬已婚且並非與配偶分開居住:或與配偶分開居住,但有供養或經濟上支持對方,而你的配偶在報稅表上填選同意合併報稅,你便可申索已婚人士免稅額。
子女免稅額
如你供養的未婚子女在有關課稅年度內符合下列條件,你便可申索子女免稅額:
- 未滿18歲;或
- 年滿18歲但未滿25歲,並在大學、學校或其他類似的教育機構接受全日制教育;或
- 年滿18歲,但因身體或精神問題無能力工作。
供養兄弟姊妹免稅額
如你或你配偶供養的未婚兄弟姊妹在有關課稅年度內符合下列條件,你便可申索供養兄弟姊妹免稅額:
- 未滿18歲;或
- 年滿18歲但未滿25歲,並在大學、學校或其他類似的教育機構接受全日制教育;或
- 年滿18歲,但因身體或精神問題無能力工作。
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
如你/你配偶(非與你分開居住)在本年度內供養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你可就每名受供養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獲享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要符合申請免稅額資格,受供養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於本年度必須:
- 通常在香港居住;
- 年齡已滿55歲,或有資格按政府傷殘津貼計劃申索津貼;及
- 至少連續6 個月與你同住而無須付出十足費用;或你/你配偶每年付出不少於$12,000的金錢用以供養該名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
如果受供養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在本年度內全年連續與你同住而並無付出十足費用,你亦可享有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額外免稅額。
單親免稅額
如你負責照顧和監護子女的起居生活,並符合以下條件,你可申索單親免稅額:
- 你在申索單親免稅額的課稅年度內不屬已婚人士。如你在某課稅年度內結婚、辦妥離婚、喪偶、或與配偶分開居住,你不能在該課稅年度申索單親免稅額,最快也要待下一課稅年度才可得到該免稅額。
- 你必須在申索的年度因供養該名子女而得到子女免稅額。
傷殘受養人免稅額
如你在任何課稅年度內供養一名有資格根據「香港政府傷殘津貼計劃」領取津貼的家屬,你便可申索傷殘受養人免稅額。
受養人是指:
- 你的配偶或子女;或
- 你或你配偶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兄弟姊妹。
免稅額常見問題
以上免稅額最容易令人「誤會」或報錯,相信是「供養父母、祖父母及外祖父母免稅額」。
舉個例,你同家姐都想申報父母免稅額,稅例規定「每位父母的免稅額」於該稅務年度只可以Claim 1次。即是,如果其中一個人報晒父母二人,咁你或者阿家姐就唔可以作雙重申請,供養祖父母同外祖父母的情況亦一樣。
所以,如果你有兄弟姐妹,就要同佢地事前「夾清楚」每人會報邊幾個供養人士上去了。

個人扣稅支出
扣稅項目 | 扣稅上限 |
---|---|
強積金計劃或認可職業退休計劃供款 | $18,000 |
個人進修開支 | $10,000 |
居所貸款利息 | $100,000 |
長者住宿照顧開支(每名長者) | $100,000 |
支出及開支
你可申索「完全、純粹及必須為產生該評稅入息」而招致的所有支出及開支。但屬家庭性質或私人性質的開支、以及資本開支,則不能扣除。常見類別與工作性質直接相關的有專業學會會費。 其他開支項目,例如應酬費、助手費等,可瀏覽稅務局發出的指引。經驗之談,呢類支出要成功獲得扣除,頗為嚴格。詳情如下:
支出類別1:服裝費及洗衣費扣稅
僱員因受僱工作需要而要穿着特殊服裝 (如工作服 ), 更換費用可以扣除。除此以外 ,其他服裝費用均不符合「完全及純粹」的準則。
支出類別2:佣金-服務費用開支扣稅
賺取佣金的僱員,可能須給其他人支付佣金,才可賺取有關入息。只要能夠符合「完全、純粹及必須為產生該評稅入息」的條件,這些佣金開支便可獲准扣除。不過, 納稅人須向本局提供佣金開支的性質和佣金收受人的詳盡資料。
支出類別3:應酬費友出 (食飯單) 扣稅
申索人應能證明,申索扣除的有關開支都是必須招致的,否則便不可能從受僱工 作產生入息。單純是社交應酬的費用 並 非「完全及純粹」 為產生入息 而 招 致,因 此不會獲准扣除 。任何應酬都必須由申索人證明是與業務洽談有直接關係而必須招致的,所保存的記錄不但 要列出這些費用的詳情和接受款待人士的姓名,更要載明有關 業務的性質。假如一筆過整數金額的應酬津貼,較所招致的可 扣除應酬費為多,超出的部分便會計算為來自職位或受僱工作的應評稅入息。
支出類別4:支付給助手的款項扣稅
這類開支一般不是「必須」招致的。不過,例如僱員的薪酬是按佣金計算,只要能夠清楚證明工作量確實繁重,必須由助手協助處理,而支付的款額就所提供的工作亦屬合理,有關開支便可以獲得扣除。
支出類別5:專業學會等的會費扣稅
如擁有專業資格是受聘的必要條件,而保留會籍和了解行內最新發展是不時有用且有利於執行職務,該等會費 便可以獲准扣除。不過,扣除額只限用於「一個專業學會的會費」。
支出類別6:交通/汽車開支扣稅
往返兩個工作地點的合 理交通 開支可以獲准扣除,但 從居所到辦事處的交通開支則不可以。只有在執行職務時必須招致的交通開支,才可以獲准 扣除。例如,對於申索扣除汽車交通開支的個案,在衡量申索 的扣除額是否合理時,本局會考慮是否有公共交通工具和的士服務的提供。
如因工作性質的關係而必須使用汽車來執行職務,申索扣除交通開支時便應提供僱主發還所招致的開支的依據,以及汽車作公事以外用途的資料 。修理費用和日常開支應按公事和私人用途攤分。
個人進修開支
在薪俸稅下可申請扣除的個人進修開支,包括課程及有關考試費用,上限為HK$100,000。該等開支須用於修讀訂明教育課程,以取得或維持現在或將來受僱工作所需資格。但如你獲得僱主、政府(如透過持續進修基金)或任何其他人或機構發還全數或部分學費,你應在報稅表上申請扣除由自己負擔的餘數。
詳細例子說明:個人進修開支扣除
認可退休計劃的強制性供款(MPF)
強制性強積金供款或認可職業退休計劃的供款可作為支出扣除,上限為HK$18,000。
詳細例子說明:強制性公積金計劃或認可職業退休計劃供款扣稅簡介
認可慈善捐款
如你於報稅年度內 (2021/22) 有捐款給認可慈善團體的款項,需該慈善團體屬政府認可,該等捐款則可扣除你的收入,上限為 [ (入息 – 可扣除支出 – 折舊免稅額) x 百分率 。提交報稅表時,你無須提交證明文件,但必需保留獲豁免繳稅的慈善團體發出的收據,紀錄為期6年(由有關課稅年度完結起計),以便稅務局日後抽查時可呈交查驗。我們可透過稅務局網站檢索認可慈善團體名單。
詳細例子說明:認可慈善捐款
居所貸款利息
如符合指定條件,可申請從薪俸稅入息或個人入息課稅入息總額中,扣減就你在香港境內的住宅及與有關住宅相同的發展物業內的車位,所繳付的居所貸款利息,最高可扣除 HK$100,000。
詳細例子說明:居所貸款利息扣除
為獲取物業出租收入而支付的《按揭利息》
除了居所物業貸款利息可扣除外,出租物業的按揭利息亦可申請扣除,你可透過選擇《個人入息課稅》以申索扣除,但可扣除的利息款額不可超過每一出租物業的應評稅淨值。而在非出租期間 (例如空置) 的利息支出,不會獲得扣除。
長者住宿照顧開支
如你或你配偶為你或你配偶的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向院舍繳付住宿照顧開支,便可申請在薪俸稅或個人入息課稅計算中扣除有關住宿照顧開支,可扣除高達 HK$100,000。
詳細資格和準則可瀏覽:長者住宿照顧開支扣除
最新扣稅三寶
扣稅項目 | 扣稅上限 |
---|---|
自願醫保計劃保費(每名受保人) | $8,000 |
合資格年金保費 及 可扣稅強積金自願性供款 | $60,000 |
自願醫保
為自己或指明親屬購買合資格自願醫保計劃下認可產品而繳付的保費可在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下獲得稅務扣除。報稅表上,已新增自願醫保計劃的保費扣稅欄目(稅單上的第8部)納税人或其配偶在2019年4月1日起,以保單持有人身分為自己或指明親屬繳付合資格保費,可申請税務扣除。
每名納稅人就每名受保人可獲容許的扣除額不得超過實際支付的款額或指明最高扣除額,數額以較低者為準。2019/20 及其後課稅年度的指明最高扣除額為8,000元。
強積金可扣稅自願性供款 (TVC)
有關的自願性供款必須存入根據《強制性公積金計劃條例》註册的強制性公積金計劃所提供的「可扣稅自願性供款帳戶」(TVC帳戶) 。該帳戶的持有人必須為納稅人本人;你只可就你本人作出的可扣稅自願性供款申請扣稅。
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 (QDAP)
自 2019/20 課稅年度起,如你或你同住配偶根據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以保單持有人身分為年金領取人可領取的年金款項繳付合資格年金保費,可申請有關扣除。根據該保單,年金領取人在年金期內可領取定期款項 及該保單經保監局核證,符合保監局公布的指明準則。
2019/20及其後課稅年度,強積金可扣稅自願性供款(TVC)及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QDAP)兩項合計的指明最高扣除額為HK$60,000。納稅人可申請扣除為一份或多於一份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所繳付的合資格保費。保單數目不設上限。
稅務寬免 2021/22
財政司司長建議一次性寬減 2021/22 課稅年度100%利得稅、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每宗個案上限10,000元。
利得稅的寬減上限以每個業務計算。薪俸稅的寬減上限以每個個人計算;如果已婚人士與配偶是合併評稅,寬減上限是二人合共10,000元。
至於個人入息課稅,未婚人士的寬減上限以每個個人計算。已婚人士選擇與配偶分開以個人入息課稅方式評稅,寬減上限亦以每個個人計算;若納稅人與配偶共同選擇個人入息課稅,寬減上限是二人合共10,000元。
如已婚人士未清楚合併報稅是否優惠,建議夫婦二人可照樣填選合併報稅,稅務局會因應個別情況,給納稅人最優惠的計算。
個人入息課稅
按《稅務條例》所徵收的直接稅有三種,分別為就薪俸稅,就業務利潤 (獨資或合夥公司) 徵收的利得稅,及就物業收入徵收的物業稅。個人入息課稅可為繳交利得稅及/或物業稅的個別人士提供稅項寬減。如你只收取應課薪俸稅入息,則無須考慮個人入息課稅。
個人入息課稅如何申請?
香港居民如認為個人入息課稅可減少其稅款,便可選擇個人入息課稅。你只須在指定時限內填妥個別人士報稅表(BIR60) 第 7 部分或提交申請表 (IR76C),便可選擇《個人入息課稅》。
個人入息課稅有咩好處?
個人入息課稅好處是,可將來使用的扣稅或免額額,透過合併以上3種收入的形式一起使用。實務上,假如你於報表上填選考慮以個人入息課稅形式報稅,稅務局會因應情況計算最優惠方案。倘若個人入息課稅計算比分開計算的稅款更高,稅務局會自行分開計算「最優惠納稅人」方案。
填錯報稅表 / 收唔到稅表 點算好
萬一唔小心填錯已遞交的報稅表,不用擔心,我們可按照稅務局要求程序出修訂。毅思博客早前寫了篇文章詳細講解不同情況下修訂稅表的程序,大家有需要可瀏覽:【填錯稅表】漏報稅 / 錯報稅點做好?三種修訂情況你要知!
另外,未收到報稅表,是否代表毋須報稅?答覆當然不是吧!假如你的入息是超出你的基本免稅額,你須於有關課稅年度的評稅基期結束後四個月內,以書面通知稅務局。稅務局會發出通知書,以覆核你是否須要課稅。毅思博客亦有一篇文章講述各種補領稅表程序和時間:【收唔到報稅表?】補領稅表程序一文看懂

【報薪俸稅 / 個人報稅】常見問題
如果我是自僱人士或兼職員工,需要提交報稅表嗎?
假如你收到「綠色信封」,無論你是兼職員工,或自僱人士,你都需要填妥報稅表亦並依時遞交。而如你在有關課稅年度的受僱收入超過你可享有的免稅額和稅項扣除,你便需要繳付薪俸稅。如果你是經營獨資業務或合夥業務的自僱人士,而你的獨資業務或合夥業務賺取應評稅利潤,你便需要課繳付利得稅。
個人入息課稅是什麼? 對我來說又有什麼好相處 ?
一般而言,如果你經營獨資業務,你需要提交個別人士報稅表(BIR60)及獨資業務的財務報表和利得稅計算表。若你經營合夥業務,你則需要將利得稅報稅表-法團以外的人士(BIR52) 連同合夥業務的財務報表和利得稅計算表一併提交。
如你有上述狀況,在個別人士報稅表(BIR60)可填上申請個人入息課稅,個人入息課稅評稅會把你應繳付薪俸稅、利得稅和物業稅的入息合計,然後用個人薪俸稅的計算方式評稅。此計算的好處是可盡用所有可扣稅支出和免稅額,減輕個人報稅負擔。
更多詳情,可查看政府一站網頁。
我會在什麼時候收到報稅表?
稅務局會在每年五月的第1個工作天向納稅人發出個別人士報稅表(BIR60)。稅務局會在每年四月的第1個工作天向獨資公司或合夥公司發出利得稅報稅表。
如我沒收到報稅表,是不是等於不用申報或課稅?
不是,若你在香港獲得受僱收入、租金收入或業務利潤,如你的總入息超出可扣除項目,你須在香港課稅。如果你須課稅而又沒有收到報稅表,你應在有關課稅年度的評稅基期結束後四個月內(即在7月 3 1 日或之前)以書面通知稅務局。
遞交個別人士報稅表的截止日期是什麼時候?
納稅人須于個別人士報稅表(BIR60)發出日期起的 1個月內填妥及交回稅務局。稅務局已於 2020年 5月 2日發出2019/20年度的個別人士報稅表, 納稅人須于2020年 6月 3日或以前填妥及交回報稅表予稅務局。至於獨資業務的東主,交回報稅表期限是 2020年 8月 2日。另外,如納稅人以電子方式報稅,可自動多一個月寬限期。
如果我是已婚人士,應選擇合併評稅嗎?
如果你是已婚人士,而你的配偶沒有應課薪俸稅入息,你可獲已婚人士免稅額。因此,你們無須選擇合併評稅。
若你和你的配偶都有應課薪俸稅入息,而合併評稅能減省你們整體的應付稅款,你和你的配偶可以選擇合併評稅。一般而言,如夫婦其中一方的入息少於他/她應得的免稅額,採用合併評稅對這對夫婦應該有利。
順帶一提,假如你和你的配偶決定以合併報稅形式報稅,雙方在個人報稅表(BIR60)都須填選選擇合併評稅。
如果我想申請扣減個人進修開支,是否需要在提交報稅表時附上證明檔給稅務局查核?
不,你無需在提交報稅表時附上任何證明文件來支持你的扣除開支。不過,你仍須保留這些證明文件 6 年(由有關課稅年度完結起計),以便日後在有需要時提交稅務局查驗。
但大家要留意,在薪俸稅下申請扣除的個人進修開支,包括課程及有關考試費用,該等開支須用於修讀訂明教育課程,以取得或維持現在或將來受僱工作所需資格。
如果我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仍然在職,我可以申索供養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免稅額嗎?
如你/你配偶(非與你分開居住)在本年度內供養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你可就每名受供養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獲享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要符合申請免稅額資格,受供養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于本年度必須:
- 通常在香港居住;
- 年齡已滿55歲,或有資格按政府傷殘津貼計畫申索津貼;及
- 至少連續6 個月與你同住而無須付出十足費用;或你/你配偶每年付出不少於港幣12,000元的金錢用以供養該名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
因此,如果你及你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符合上述的條件,無論你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是否在工作中,你仍然可以申索供養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免稅額。
當收到稅務局評估信件,發現錯誤填報報稅表,應如何處理?
如你不同意該評稅結果,你必須在評稅通知書發出日期後的 1 個月內以書面提出反對評稅,並清楚說明反對的理由。
如果是由於之前提交的報稅表有錯誤或遺漏,而引致評稅不正確,你可以在有關課稅年度結束後 6 年內,或在有關評稅通知書送達日期後 6 個月內(兩者以較遲的為準),以書面提出更正的要求,請詳述有關的錯漏,並提供佐證文件以證明你需更正的資料。
如你的申請獲得接納,稅務局會退還多付的稅款給你。若有關稅款尚未清繳,稅務局會發出修訂評稅註銷多評的稅款。
關於毅思會計
由務實及充滿活力專業團隊組成,專為中小企和創業者提供廉價而高質素的一站式專業後勤服務,包括成立香港公司會計理賬、報稅及稅務諮詢、公司秘書服務等,助創業者以底成本開業,拓展商機。
你對這個題目有疑問?立即問問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