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回港上市潮?4件事你要注意

中概股回港上市潮?4件事你要注意
讚好及分享:

有一些上市公司除了本身的股票市場之外,同時在另一個股票市場掛牌,稱之為第二上市。近年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紛紛赴港進行第二上市,本文將分析第二上市對其股價的影響。

 

 

甚麼是第二上市?

透過首次公開招股 (Initial Public Offering,簡稱 IPO),讓公司的股份在交易所自由買賣,企業可以募集資金,用於擴展業務。有一些上市公司除了本身的股票市場之外,同時在另一個股票市場掛牌,稱之為第二上市。

 

近年不少中國企業在美國股票市場上市,市場普遍稱為「中國概念股」或「中概股」。然而,中美地緣政治局勢未見明顯改善,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紛紛赴港進行第二上市。

中國概念股

以下是一些以香港作為第二上市地的中概股:

 

公司 第一上市地 / 編號 第二上市地 / 編號
阿里巴巴 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 / BABA 香港交易所 / 9988
百度集團 美國納斯達克 / BIDU 香港交易所 / 9888
網易 美國納斯達克 / NTES 香港交易所 / 9999
嗶哩嗶哩 美國納斯達克 / Bili 香港交易所 / 9626

第一上市 VS 第二上市的分別

在香港第二上市的公司主要受其第一主要上市地的法規及監管機構監管,因此申請成為第二上市的整體流程較為簡單。只要符合港交所要求,便可獲得若干上市規則的豁免。

第一上市 VS 第二上市的分別

股票價格升跌是基於市場上買賣雙方如何詮釋各類數據及消息,包括整體經濟情況、政治因素、利率、行業前景、公司表現、派息政策、投機活動等。那麼,中概股赴港進行第二上市對其股價有何影響?

 

 

增加流動性 減不明因素影響

近年,美股市場的政策不穩定性進一步加劇。瑞幸咖啡財務數據造假事件被納斯達克強制退市,引爆中概股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

另外,在 2020 年 12 月,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外國公司問責法案》。這項被視為劍指中國企業的法案,要求中國企業必須嚴格遵守美國審計標準,提供審計文件讓美國監管機構審核,並證明自己非由外國政府擁有或控制,否則該公司將被禁止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或繼續進行證券交易。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外國公司問責法案》

另一邊廂,基於國家機密的考慮,除非獲中國監管機構批准,審計文件應存放於中國境內,無法提供美國監管機構審核。《外國公司問責法案》令中概股進退維谷,無疑讓投資者擔心被強制退市風險,股價因而受壓。

 

考慮到政治格局帶來的潛在風險,二次上市是一種分散風險的方式。再者,2018 年港交所實施重大改革,允許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及「同股不同權」架構公司上市。在相對友好的上市環境底下,現時超過10家中概股已先後在香港進行第二上市,部份更以採用「同股不同權」架構。股票在多於一個市場上交易,化解了投資者的不確定因素,打開股價攀升的空間。

同股不同權

滬深港互聯互通 開新融資管道

中概股有很多國內家喻戶曉的企業,但是美國投資者可能並不熟悉。因此,中概股公司估值難以被合理反映到市場價格中,令中概股市值被低估。以香港作為第二上市地,能夠吸引熟悉這些企業的投資者。

 

再者,在香港掛牌不僅能接觸到香港的投資者,中國大陸投資者更可透過「滬港通」及「深港通」計劃,南向投資香港股市,開啟投資中概股的管道。

滬港通 深港通

港交所、上海證券交易所及深圳證券交易建立了稱為滬港通及深港通的互聯互通機制,旨在實現三地投資者直接進入對方市場的目標。香港及海外投資者均可透過滬港通及深港通買賣於上交所及深交所上市的股票,而內地投資者亦可透過滬港通及深港通買賣於港交所上市的股票。新的融資管道有利中概股企業拓展業務,拉動股價的攀升。

 

港交所現就進一步改善及簡化第二上市制度進行諮詢,有望為本地股票市場帶來新一輪第二上市潮,為投資者提供更多樣化的選擇。

中概股回港上市潮?4件事你要注意

本文章由經商學院提供

 

 

關於經商學院

 

校園經濟及通識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經商學院》雙周刊,志在增進中學生經濟科學科知識,並培訓學生經濟科應試能力,本公司亦製作經濟科及企會財科網上教學課程,其他經商及金融有關出版刊物及書籍。

 

Facebook:schoolecon

Website:hkeconschool.com

讚好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