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 年的工作會是怎樣 — 人類壽命延長如何影響工作?人工智能否取代人們的工作?全球化如何促進/阻礙經濟發展?根據美國鳳凰城大學未來研究所 (Institute for the Future) 於 2020 年進行的研究,我們的工作環境將會在未來數十年間不斷轉變,以下是報告指出的 6 大未來工作轉變:
你有問題想向樹洞香港發問?
科學家預計在 2025 年前,60 歲的人口將會有百分之七十的增長,意味着人們的退休年齡不再是 60 至 65 歲。同時,人們需要重新思索他們的人生,例如調整學業、職業、家庭在人生所佔的比重。隨着人們的壽命延長,「終身學習」這個概念亦將變得熱門。人們得知自己的人生更長遠,與其浪費時間,不如學習更多不同領域的知識,充實自己的人生。
隨著科學的日益發展,人工智能系統慢慢融入職場中。這時候,人們需要思考:究竟人類比機器有何優勢?人類與機器共存下,我們又擔當甚麼角色呢?無可否認,部分工作會被人工智能系統全面取代,例如文書、運輸、服務業等。但同時,這亦意味着人們有更多時間去完成自己喜歡的工作或是更重要的工作。
我們每天見到的物件、每個互動、每項資料,都將會被轉換成數據。當我們逐一量化這個世界的不同東西時,人們便能利用數據去改善環境、預測行為等。例如在社交媒體上,電腦系統已經將我們每一個行為分析,繼而提供「度身訂造」的資訊。有人認為這是貼心,又有人認為這開始變得詭異。
傳統的媒體逐漸被新的科技替代,例如資訊的數碼化、擴增實境 (augmented reality) 與虛擬實境 (virtual reality) 的興起等。這些新穎的媒介正逐漸塑造一種新的互聯網生態。無論是衍生的產品、術語、溝通方法,它們都大大影響着我們固有的文化及習慣。人們在積極接受新資訊同時,又能否仍然作出批判性思考呢?
創新的變化令很多「不可能」成為「可能」。很多工作都不會再局限於昔日的框架裡。知識的共享,讓人們可以在不同的網上平台學會拍攝、製作網站等;日新月異的科技令教學及招聘不再局限於面對面的形式。在新的時代裡,人們更能輕易地挑戰自我。
即使「全球一體化」、「經濟全球化」這些概念在近十年間不斷出現,但看來全球每個國家在未來更是難於獨善其身。在一體化下,企業所面對的挑戰更是前所未有。不論是財政或是人才管理方面,人們將會經歷更多的競爭及變化。
例如,應徵同一份工作的不再是本地的競爭者,還有鄰近地區的求職者;在職場上的工作團隊,亦不再是單一文化或種族等。即使是一份研究未來的報告,但以上的變化其實一直都陪伴着我們。面對更嚴峻的挑戰,我們又能如何改變及增值自己,為未來作好準備呢?
本文內容由 Expivotal Work Matters | 職場心理學 提供 – 想了解更多職場心理學,請點連結。
作者:Expivotal @ 樹洞特約作者
本文章由樹洞香港提供
原文連結:你的工作會否被人工智能取代?2030年六大未來工作轉變
關於樹洞香港
扎根香港
屬於香港人的心理學品牌
樹洞香港自成立以來,一直以推廣心理學為願景。我們深信知識就是力量,希望藉以專業,這個城市帶來點點改變。
這個時代,或許絕望、或許疏離。但亦更需要同路人繼續堅持、互相支援。我們一直在尋找理念相近的合作夥伴,無論你有什麼想法,亦歡迎你告訴我們, 讓我們一起開創不同可能。
你對這個題目有疑問?立即問問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