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廣偉博士 (Humphrey) 早年創立晶門科技,是一間與手機屏幕相關的半導體設計及銷售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後,他一直擔任行政總裁和上市公司主席;直至三年前,他毅然決定卸下這些高職,再次創業,而且是搞科技耕種,如同轉行。細問原因,他竟說是因為發現其工作不夠「貼地」,缺乏滿足感。
以前工作,可以比別人更早知道、即將推出的新型號手機有何功能,但是產品壽命很短,追得很辛苦。再者,家人並不明白你在做甚麼。
為了「貼地」,他利用自己「科技人」的身份和眼光,留意身邊日常生活和環境的需要,漸漸萌生鑽研食物安全領域的念頭。他指,近年食安問題頻生,令大眾非常關注,無奈人們就算花再多的錢,都無法保證食物來源的安全 – 除非自行種植。但這又談何容易?種植的工序繁複困難,而且各方面都無可能融入現代都市人的生活。不過, Humphrey 要利用自己對科技的熟悉,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第一步,Humphrey 放棄傳統種植,而著眼於水耕種植,因它有三大好處:第一,無泥土,不用擔心土壤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包括養分不足,害蟲為患、乾旱雨澇等;第二,水耕法可以完全控制水質,做到真正零污染;第三,既然沒蟲害,自然就用不著殺蟲劑及其他添加劑。
梁廣偉博士卸下上市公司的職務,再次創業,主打食物安全。
找到需要和解決需要的方向,第二步,他便創立公司青萌 (Growgreen),於兩年前開始開發家用智能水耕種菜機。機身只有微波爐般大小,配備有 LED 燈、肥料量度器、水溫感應器等多種元件,結合手機應用程式和物聯網技術,用家便可透過手機完全監控種植過程。
本來種植機是以家庭為銷售目標,看準家長緊張孩子健康,特別關注食品安全的同時,亦可將種植變成親子活動。而且,水耕種菜機以循環濾水方式灌溉,較傳統土耕方法節省九成用水。再說,自家水耕種菜幾乎是零碳排放,比起在超市買空運到港的外國有機蔬菜更環保。與此同時,種植機無意中竟引起了學校、社區機構和辦公室等的興趣,甚至讓大學研究團隊看中,成為帶到極地科研的設備。
智能家用水耕種植機只有微波爐大小,插入種子膠囊後一般 30 日內可有收成。
只需將種子膠囊插入種植機便可種菜,簡單易用。
Humphrey 說,兩個月前有本港大學教授帶同兩部其公司出品的「aspara智能水耕種植機」,到北極圈的斯瓦爾巴群島進行科研考察,因為種植機可調節燈光、水溫、養分供給等參數,而且內置多個感應器收集植物的各種生長數據,對科學研究、實驗的數據分析相當有用。
Humphrey 認為,以智能水耕種植機種出安全、美觀的蔬菜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透過整蔬菜的生長環境來改良味道以至營養價值。公司更長遠的目標,是透過大量收集不同蔬菜的種植數據,希望最終可以找到種植蔬菜的奧秘,屆時便可利用智能室內溫室將最佳的生長環境複製出來,讓人們可以隨時隨地享受最好的蔬菜。
可透過手機程式實時監察蔬菜生長情況,並作出調整提早或延遲收成日。
現時有 15 款種子套裝選擇,未來將會增加更多款式。
問到 Humphrey 成功再次創業的秘訣,他自言是看事物的角度與一般人不同 – 很多人都是「見到事實才會相信」,但成功的創業家應該要「將相信的、期盼的願景變成事實,並讓人去跟從。」至於怎樣令身邊的同伴相信自己,並願意跟從他一起創業,他認為擁有該範疇的專業知識,與及個人高尚的品格都相當重要。事實上,憑當年 Humphrey 在亞洲金融風暴期間,帶領 32 位同事逆市自立門戶, 成立晶門科技,後來更成功上市的往績,就知道他是兼具領導力及人望的創業者。
梁廣偉博士接受 SME Lab 創辦人及主席蕭總專訪,分享實貴創業經驗。
所謂隔行如隔山,問到 Humphrey 由電子業轉行到研發智能水耕種植機,是否本身有耕種經驗時,他直言:「完全不懂!」那他又如何跳出自己的能力圈?他認為,這要非常了解自己的優點和弱點,例如他不懂傳統種植,沒拿過鋤頭耕田,不過他熟悉各類科技,便想到用科技在室內製造出適合蔬菜生長的環境。
梁廣偉深信,未來青年創業的氣氛會愈來愈熱烈,直言:「世界不斷改變,科技日新月異,年輕人對新知識吸收快,只要把握新的機遇,必有空間發展。」他又認為創業家亦要多聆聽青年人,向其學習。
我們屬於企業家創業,利用多年來累積的知識、人脈、市場經驗去創業,但我們亦要丟掉舊有的包袱,因為市場上有很多新技術和新營運模式,例如利用網上社交媒體推廣產品及銷售,很多時候也要向年輕人取經。
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梁廣偉博士
成員:包括本地農業和電子業專業人士
公司理念:
1. 運用高科技將耕種家庭化,向大眾推廣健康生活態度。
2. 結合傳統種植智慧及尖端科技,把「大自然」融入高科技
3. 收集種植數據,與農場、大學及科研中心等合作,研究最有利植物生長的環境。
智能水耕種植機 aspara 獎項 (截至2019年8月):
- 香港電子業商會及香港貿易發展局頒發的電子業獎 2018 金獎 (初創企業組)
- 國際家品協會 (IHA) 頒發的 2018 全球創新獎 智能家居產品組別 (Smart Home Products category) 的最後入圍。
合作夥伴:
撰文:馮宏遠、池翠瑩